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90%后或不低于要求的養護時間時進行預應力鋼束和預應力鋼筋的張拉。內模系統擱置在內滑梁上,內滑梁前端懸吊于掛籃前橫梁上,后端懸吊于1箱梁頂板上。前段箱梁澆筑完畢,預應力鋼筋和鋼束張拉結束后,按以下方案進行脫模和前移掛籃。在原有軌道前增鋪軌道,確保軌距和水平度,并予以錯固。拆除內、外模對拉螺桿,收折或拆除內模側板。
平行桁架式掛籃它的上部結構一般由桿件或貝雷桁梁組拼為一等高桁架,其受力特點是:底模平臺及側模支架所承荷載均由前后吊桿垂直傳至桁架節點和箱梁底板上,故又稱吊籃式結構,桁架在梁頂用壓重或錨固或二者兼之來解決傾覆穩定問題,桁架本身為受彎結構。早期使用較多,由于其自身載荷大,現在一般已不大采用。當前國內外的掛籃向輕型化、標準化發展,掛籃的輕型化和標準化有助于節約材料、便于運輸和裝拆、可重復使用降低有利于施工成本,更重要掛籃的輕型化有利于梁體結構的優化,減小梁根部的彎矩,節約縱向預應力配束。
掛籃移動之前應檢查梁體內、外側模、后吊帶是否拆除,是否距混凝土面有5cm以上的間隙,前方是否有障礙物,預應力鋼筋是否已張拉;掛籃移動前及移動過程中,應檢查滑道梁的錨固情況及后錨固點, 外側模固定是否牢靠;掛籃移動過程中,上、下游支點之間及主梁與底平臺之間應同步, 并注意觀察掛籃各部位結構的變形、模板支承等情況;掛籃移動速度應均勻、適宜,移動掛籃工作應連續不間斷,當風力大于5級時,不應進行移動掛籃工作;掛籃移動就位后,應盡快安裝各錨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