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異形柱陰角處無法設置柱箍,陰角處木模固定完全靠銷栓或對拉螺栓,由于銷栓和螺栓數量配備不足,在混凝土振搗時產生脹模現象。
2.樓面平整度差。立模前未用水泥砂漿找平或封堵,封模后用木片、水泥袋紙等塞縫,澆筑混凝土時水泥漿外溢,拆模后有紙片、木片等嵌入混凝土內。
3.模板拼縫不嚴,陰角處的模板剛度不足,振搗棒插入混凝土內過深,振搗時間過久,使模板底部承受的側壓力過大而漏漿,出現蜂窩、麻面或露筋。
4.柱模板未澆水濕潤,柱混凝土澆筑前未鋪一層水泥砂漿。
【分析】
1.木模板周轉次數多,其表面剛度不足,拆除時表面模板皮殘粘在混凝土面層上。
2.使用了失效的脫模劑或脫模劑刷不均勻、漏刷。
3.脫模過遲,未及時養護,混凝土表面溫度過高,其早期表層強度發展過快,混凝土粘連木模。
【措施】
1.對于經過多次周轉使用的木模,剔除其中表面剛度不足或彎曲變形的木模。僅局部表面剛度不足的木模,使用前應重新修補。
2.木模拆除后應及時清理表面砂漿及翹皮,認真涂刷有效的脫模劑。
3.采用快速拆模體系,當混凝土強度大于1.2MPa時,及時松開模板,對混凝土淋水養護。
外墻模板工程施工順序:
外墻模板在下一層完成樓板混凝土澆筑后→ 首先將內模板定位→ 按照錐體小頭向外安裝穿墻螺栓→拆除外模板組合螺栓 → 將外模板提升到位、穿墻螺栓臨時緊固→ 調整模板的位置、水平、垂直和順直→穿墻螺栓緊固 →復核模板的尺寸及支撐質量 →澆筑本段墻體混凝土 → 墻體混凝土養護。
伸縮縫處外墻模板工程施工順序:
首先將外模板底部止擋螺栓松開→ 將外模板提升到位 → 緊固底部止擋螺栓→ 按照錐體小頭向外安裝穿墻螺栓→ 將內模板定位 →穿墻螺栓臨時緊固 → 調整模板的位置、水平、垂直和順直→穿墻螺栓緊固→復核模板的尺寸及支撐質量→ 澆筑本段墻體混凝土 → 墻體混凝土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