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模板內殘留木塊、浮漿殘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發現混凝土中有縫隙,且有垃圾夾雜物。
原因分析如下:
1.鋼筋綁扎完畢,模板位置未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掃。
2.封模前未進行清掃。
3.墻柱根部、梁柱接頭處未留清掃孔,或所留位置不當無法進行清掃。
【措施】
1.鋼筋綁扎完畢,用壓縮空氣或壓力水清除模板內垃圾。
2.在封模前,派專人將模內垃圾清除干凈。
3.墻柱根部、梁柱接頭處預留清掃孔,預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內垃圾清除完畢后及時將清掃口處封嚴。
【禁忌7】封閉或豎向模板無排氣孔、澆搗孔
【措施】
1.必須保證模板安裝的垂直度,安裝好后不得碰撞模板。
2.三角掛架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必須有防止模板受振發生位移的可靠措施。內外模板必須連接牢固,每塊模板用兩道鋼絲繩、倒鏈與內橫墻拉結牢固,以防模板受振動時位移。
3.改進模板設計。在模板的上下兩端固定一道木板或橡膠板及橡皮條。澆完混凝土后,每層墻面出現一道凹槽腰線。支上層模板時上層木板(或橡膠板)緊貼于凹槽內,可防止出現錯臺漏漿,即使出現不平或錯臺,也便于進行修補。
4.在混凝土墻上預埋ф16螺栓,先套入限位槽鋼,嚴格按水平標高控制線調平緊固,使支承槽鋼有足夠的承載力,再將大模板落入緊固限位槽鋼上,調整緊固限位螺栓,使墻模完全緊貼在已澆混凝土的墻面上。為了更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漏漿,使外墻混凝土達到過渡平滑并保持下層混凝土墻清潔。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 表2-2
承受荷載條件: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結構,在混凝土強度符合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使用荷載。當施工荷載產生的效應比使用荷載的效應更為不利時,必須經過核算,加設臨時支撐,以確保安全。
具體的施工進度計劃。
拆模原則:在滿足拆模條件和承受荷載條件的前提下,按施工進度配備足夠模板。拆模前,應規定詳細的拆模流程,必須按模板設計傳力途徑進行操作,一般先拆支撐件和連接件,再分塊逐步拆除模板。嚴禁先拆除大面積樓層模板的支撐立桿,然后再拆模板,以免模板坍塌傷人。